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52章

關燈
貞觀七年三月,聖人下令攜後妃群臣赴驪山狩獵。高句麗與居唐的兩位質女寶珍公主與寶珠公主暗中密謀,忽然發難,圍攻行刺,幸得聖人與太子警覺,親率衛隊將之剿滅。

計劃失敗,高句麗參與之人或被俘或被殺,而高寶珍與高寶珠兩位公主氣焰仍然囂張,不見半分悔意。

此事一出,朝野上下一片嘩然,廟堂市井義憤填膺,紛紛譴責高句麗此等毀壞兩國邦交之舉。聖人大怒,當即下旨調集萬軍,由太子親領,前往邊境。

三月底,太子率軍出發。四月到達。而此時,新羅公主金德曼已經返回本國,舉新羅全國之力,配合大唐前後夾擊,高句麗捉襟見肘,陷入維谷。

僅僅一個半月,這場戰事便已唐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。

李承乾騎馬入城,薛禮自前方走來,草草行禮後稟報:“太子殿下,高句麗王都已經拿下,宮廷全在我軍掌控之中,高句麗王室還未死的也已全部看押。”

李承乾嘴角一勾:“好!薛禮,你這回可是立下大功了,等回京我便為你向阿耶請功。”

薛禮並不矯情,真誠謝過後又說:“也是太子殿下領導有方。”

兩人你來我往,商業互吹了一會兒後,李承乾問道:“城中情況如何?”

這問的自然不是王室貴族,而是平民百姓。

“國亡城破,恐慌在所難免。臣已按照殿下吩咐,傳令下去,所有人不得擾民傷民,不得對城內百姓燒殺搶奪。也差遣譯語官在城中安撫,承諾國之戰事不禍及平民。”

李承乾點頭:“如此甚好。若發現有人將拳腳刀兵施加於百姓,即刻按軍法處置。當然這是指無故殺傷百姓者,倘若是百姓不服挑釁動亂在先,自是以我們將士的安危為重。”

“是。”

李承乾嘴角一勾,輕輕拉了拉韁繩:“現在,咱們先去高句麗王宮瞧瞧。”

這瞧的自然不是王宮,而是王室那群階下囚。

二人繼續前行,沒多久便見裴行儉策馬而來,神色尤為嚴肅,眉目間是極力掩飾卻仍舊清晰可見的憤恨與怒火。

李承乾蹙眉:“發生何事?”

“發現……發現……”裴行儉張張嘴又閉上:“怕是需得你自己親眼去看看。”

李承乾:???

有什麽是不能直接說的,倒是少見裴行儉這般模樣。李承乾有些好奇,心裏也更加狐疑,卻沒有多問,跟著裴行儉前往,走了約莫兩刻鐘,但見前方一座“巍峨”建築,李承乾心頭一滯,臉色瞬間垮下來。

他終於知道裴行儉為何面色難看,為何欲言又止,為何慍怒難掩。因為這是一座京觀。

所謂京觀。京,謂高丘也;觀,闕型也。戰捷陳屍,而築京觀,以為藏屍之地。

說白了,這就是聚集敵屍,封土而成的高冢,甚至土壁上面的每一寸都可見外露的骨骼與頭顱,觸目驚心。

李承乾心裏沈重萬分,好似有萬股雷鳴,雙拳不自覺收緊,渾身顫抖不止。

裴行儉言道:“當年隋煬帝率百萬大軍征討高句麗,那些將士大多死在異鄉。我問過了,這處京觀便是那年築成。”

李承乾不言不語,裴行儉不說,他也猜到了。除了楊廣的百萬大軍,還有誰!眼前累累白骨壘加而成的京觀,體積碩大,高聳如雲,足可見其數目之多。這麽多的“敵屍”,除了楊廣當年的大軍還有誰!

楊廣作孽,將士橫死,高句麗便用這些“戰果”築就自己的京觀,是揚威,是震懾,亦是炫耀。甚至高句麗以此為榮,以此為傲。可這對大唐,對中原來說卻是莫大的悲哀與恥辱。

閉上眼睛,深呼吸再深呼吸,雙手指甲在掌心劃出血痕才強忍著讓自己冷靜下來,沒有當場暴走。

偏偏此時,有馬匹疾馳而來,薛禮雙目望去,認出那是看押高句麗王室人員中的一個,心中微凜,思量著莫不是王室那些人耍什麽幺蛾子?

念頭剛起,那人已至眼前,但見他下馬跪拜:“殿下,高句麗王高建武在王宮大鬧,強烈請求面見殿下。”

“強烈請求面見?”李承乾倏然睜眼,眸光忽明忽暗。

稟報之人敏銳察覺他的不悅,將頭低了兩分:“殿下之前令我們用最快的速度攻占王庭,言明若遇王室抵擋,可不必留手。因此我們進去之時殺了些人,其中包括高句麗王的親弟弟高大陽以及其叔伯子侄。

“約莫是至親的鮮血讓高句麗王並一眾幸存者心驚了,擔憂我們也會這般對待他們。自被看押後,他們就一直在竊竊私語,說些什麽,聲音弱小,屬下又不懂高句麗語,並不太清楚,但看他們的神情態度,大概是想給自己謀一條生路。”

生路?

李承乾鼻尖冷嗤,自牙縫中擠出幾個字,“帶他過來!”

“是。”

下令完畢,李承乾坐在馬上,一動不動,閉目不語。身邊其他人亦不敢出聲,他們與李承乾一樣,看著眼前“雄偉無比”的京觀,震撼驚懼,胸膛內宛如有一團火在燃燒。

不知過了多久,高建武被押過來。

李承乾緩緩轉過身子,居高臨下:“你要見我?”

“是。”高建武未曾跪拜,卻也恭恭敬敬躬身行禮,“參見大唐太子殿下。”

“有何事,說吧。”

高建武剛張嘴,還沒開口,就見李承乾朝譯語官使了個顏色,譯語官立時搶先:“太子不喜歡廢話,直入正題便是。”

高建武已經到了嘴邊的委婉之詞硬生生給吞了下去,轉而道:“我願舉國歸附,此後高句麗疆土皆為大唐屬地。”

說的是屬地而非屬國,其意自明。

“我願接受朝廷任命,協助朝廷委派而來的一應文武官員,共同管理高句麗百姓。”

協助,共同管理?

李承乾雙眼微瞇:“朝廷何時說過要給你任命?”

高建武稍頓:“東/突/厥覆滅後,頡利可汗被封為歸義王,大唐天子亦多次言明要給予委任職務,頡利可汗推辭不受。”

“頡利不願受,你願意受?你還想讓我們將你任命在高句麗,仍舊統治高句麗?”

“不是,我的意思是協助……”

李承乾眸光銳利:“何必假借這些冠冕堂的理由呢。此地是你的地盤,住著的是你的臣民,你在此占盡地利。只需你在,便是我們委派有別的官員,你也照樣可以暗中做許多手腳,甚至秘密召集人手,斂藏鋒芒,伺機覆國。”

高建武臉色一變:“殿下誤會了。高句麗全軍潰敗,已無起覆可能。我絕無此心。聽聞中原有句話叫做故土難離。我只是想留在故鄉罷了。殿下說這裏是我的故國,生活的是我的臣民。正是因此,我才想留下來,幫助大唐更快掌控此地。

“殿下自幼聰慧,應該明白,不論一國還是一地,都非是打下來便完事的。打下僅僅只是一個開始,更艱難的是管轄與治理。

“國滅是我之錯。可我也想在最後為百姓做點什麽,不想讓亡國的風暴席卷無辜的他們。若我猜得不錯,大唐對他們的安置應該與當年突厥百姓一致。留存部分,內遷部分,讓他們成為唐國子民,與中原百姓聚居融合。

“可這種事情並非一蹴而就。當年朝廷下旨讓突厥百姓內遷,在突厥草原建造牧場畜牧等,最初都受到過不小的阻礙。蓋因彼時許多百姓不能接受敵國的安排與統治。而這些問題現今在高句麗也會存在。如果能由我出面,會好上許多。

“這麽做是為了讓大唐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代價完全掌控高句麗,讓高句麗百姓成為大唐百姓,也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百姓傷亡,讓他們平穩過渡,給他們一份安寧的餘生。這也算是我最後的價值。”

說的還真像那麽回事。

李承乾譏笑:“真是好謀算。驪山行刺,若成了能令我唐大亂,而你們得有火藥之術,可自產火藥與我唐對抗;敗了再來一出投誠獻國,借協助之名留居國內,即便沒有了高句麗君王之名,卻仍有統治之實,可伺機而動。怎麽,你是賬房先生嗎?算盤打得這麽響!”

高建武臉色再變,卻又強自鎮定下來,眼珠微微轉動:“太子殿下,驪山行刺之事我並不知情,全是寶珍寶珠兩個逆女所為。

“殿下應當已經知道我們的關系。我本以為好歹是親父女,當年她們母妃之事我亦是被奸人蒙蔽,後來也一直在想辦法彌補。沒想到她們竟一直懷恨在心,不但想致我於死地,還想……”

李承乾輕嗤一聲,打斷他的話:“你的意思是你對大唐一直存著友善臣服之心,絕無異動,全是高寶珍高寶珠自作主張?反正她們現在已經死了,死無對證,全由你一張嘴來說,是嗎?”

“高建武,你把我與阿耶當成傻子嗎!”李承乾暴怒而起,馬鞭甩過去,高建武臉上登時出現一道醒目紅痕。還沒等高建武回過神來,李承乾已然下馬,拽住其胳膊,大力拖到京觀面前。

“高建武,你自己看看這是什麽!你對著它,對著這數十萬骸骨再跟我說一遍,你對大唐心存友善,甘願臣服?”

李承乾擡腳一踹,高建武直接四腳趴地吃了一鼻子灰。他爬起來,看了看京觀又看了看李承乾:“殿下,這……這是隋朝將士,與大唐無關?”

“無關?雖是兩朝,可前朝將士難道便不是我中原百姓?更別說他們雖身死異地,但他們的親人還在國內。他們的父母妻兒現今全是我大唐子民!他們亦是我大唐子民!”

鏘。

長刀出鞘,架在高建武脖子上。

高建武面色大白:“殿下,京觀乃二十多年前修建,彼時還是我父在位,我……”

“當年或許不是你執政,但這些年呢?表面上與大唐交好,背地裏卻留著這麽一座京觀,是不是還會時常前來欣賞,為此自傲?高建武,你若當真如你所說甘願臣服大唐,有友善恭敬之心,便早該毀了這等京觀,將他們送還我大唐故土。”

“殿……”

下字還未出口,呲一聲,長刀劃破脖頸,鮮血噴濺而出。高建武嘴唇一張一翕,卻已經發不出任何聲響。他睜大眼睛看著李承乾,很是不敢置信。

你怎麽敢殺我,你怎麽能如此輕易就下手殺我。你不過一個太子,我乃高句麗君王,我的處置怎麽也該由大唐天子來決定。頡利與你們大唐的仇恨更深,你們尚且留他性命,重用東/突/厥大將,為何到我卻……

高建武實沒料到李承乾會突然出手,至死瞳孔中都滿是震驚。

李承乾就這麽冷眼看著他一點點咽氣,收回長刀,淡淡道:“殺你一個階下囚而已,我想殺便殺了,還要挑日子嗎?”

說完,他面向在場全體將士:“我知道,京觀非高句麗首創,我中原亦古來有之,築就者不少。從前如何我不管,但自我之後,不許再見。

“今日我放話在此,他朝若遇旁人拿我國將士骸骨築就京觀者,不論國大國小,雖遠必誅。而我大唐亦不做此等殘忍之事。此次征戰,對於高句麗已死將士,不許收集骸骨以作京觀之用,讓他們留於故國,入土為安。

“兩國戰事非百姓之過,亦非將士之過。他們雖與我們為敵,亦是聽命行事,做的是保家衛國之舉,無論成敗,都應該給予最基本的尊重。至於他們……”

李承乾轉身看著面前的京觀,雙拳握緊,眼中泛起點點珠光:“我們帶他們回家!”

我們帶他們回家。

七個字,鏗鏘有力,擲地有聲,宛如洪鐘嗡鳴,在每個將士耳邊回響。

將士們看著眼前的小小少年,看著他筆直挺立的脊梁,再望白骨累累之京觀,只覺喉頭哽咽,感慨萬千。

他們齊聲道:“屬下領命,我們帶他們回家!”

回家!

音聲如雷,響徹雲霄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